微博自选集:关于写作的东拉西扯

【2012年的旧作】

走出校门以来,最大的感触之一,是认识到写作太重要了。倒不是说当初轻视了写作,但确实没意识到它这么重要。所以有人谈到写作时,我总是洗耳恭听。回头看看自己的微博,有很多是关于写作的札记和感想。整理出来一些,改写了一条,增加了一条,凑成15则。挂在这里,或许能给想做学术的同学提个醒儿。

(一)在任何一个专业,写作对于学者来说都很重要。菲尔茨奖得主、数学家Michael Atiyah,曾经应邀给年轻学者传授些经验。在谈到写作的重要性时,他说:“记着,数学也是一种文学形式。…… 写得好的论文成为经典,被未来的数学家们广泛地阅读。写得不好的论文会被忽视,或者是,如果文章涉及的问题或思想足够重要,将来会被别人重写。”

(二)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John Cochrane,给研究生提了一些写作方面的建议,我常拿来和学生们一起研习。他在文中提到:“大多数优秀经济学家在做一项研究时,至少有50%的时间花在写作上;而我自己,大约有80%的时间花在写作上。” 你用多少时间呢?

(三)施蒂格勒曾经谈到学界和商界的相似之处。他说两个领域都极其推崇原创性(originality)。他还指出,学界和商界都相当注重包装和广告(packaging and advertising)。这后一点无非是说,一个会演讲且长于写作的学者,有很大优势。在人文社科领域,尤其如此。

(四)我从前的思维,遵循形式和内容的二分法。觉得一篇文章,由形式和内容两部分构成,且以为内容最重要、形式次之。后来我发现,当自己说不好、写不好的时候,容易拿这个二分法做托词,不去努力练习说和写。现在我越来越相信,形式即内容(Form is content)。不为别的,这样就没有借口不重视说和写了。

(五)在网上看到一位作家关于写作的经验之谈。他说“技巧重于天赋”,我这种没天赋的人很爱听。他说“不清楚”为第一大忌,写学术文章也一样。他说“写作不光光是写”,同理,学术也不仅仅是学,还需要很多其它能力。他说要搞好人际关系,养成厚脸皮、不怕被拒绝。说得真好。

(六)有人曾做评比,看经济学家中谁的英文写作最好,荣登榜首的是Deirdre McCloskey(变性前原名Donald McCloskey)。她的这本小册子,Economical Writing,我奉为至宝。她不但给出很多写作方面的建议,而且把一本实用手册类的书,写得精彩纷呈、妙趣横生。我常把它拿起来翻翻,重温里面的智慧和幽默。

(七)McCloskey有个建议:搞清楚谁是一流写手,经常读他们的文章,久而久之,被潜移默化地熏陶,会提高写作水平。在这方面我有个反面经验。我曾连续多年订阅《商业周刊》,每期必读。后来与同事合写论文,我写第一稿,同事读过之后,说我的语气象商业杂志记者。我暗吃一惊,之后再也不读《商业周刊》了。

(八)我以前有位美国同事,学英语出身,曾在大学教书,后来到智库帮人改文章,再后来到出版社做编辑。他是那种咬文嚼字成了习惯、整天把美文妙句当葡萄酒品的人。我就问他,假如我想长期读一份英文杂志,目的之一是接受良好文笔的熏陶,应该选哪一份。他给我推荐的是《纽约客》(The New Yorker)。

(九)职业经济学家以写作为生,但真正的写作高手并不多。英文世界的经济学家里,George Stigler堪称是顶级写手。论风格,他有点儿像钱钟书,渊博、幽默、充满智慧,有时候带点儿刻薄。读他的文章,不仅是学习,也是一种享受。他的自传,Memoirs of an Unregulated Economist,是同类题材中的精品,我很喜欢。

(十)Tom Schelling是另外一个我很喜欢的一流写手。他的文章逻辑井然,朴实无华,精炼至极。有一次在会上,听他引用了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一句话:臻于完美,不是说已不能增一寸,而是说已无法减一分。这句话用来形容Schelling自己的写作风格,真是再恰当不过。他的Micromotives and Macrobehavior,是我最推崇的经济学文集。

(十一)学术方面的文章,我喜欢清楚、平实而简练的风格。过多的修辞,反而有矫柔造作之嫌。从写作的角度来说,明明白白地错的观点,其实比不明不白、无所谓对错的观点更可取。写得稀里糊涂的文章,正如物理学家泡利所言,"not even wrong!"

(十二)乔治梅森大学的Tyler Cowen在一本书中提到,他给博士生立下一个规矩:你若来找我谈你论文方面的想法,必须先经过一个"明信片检验"。即你的想法必须用几句话就说清楚,用一张明信片就能写出来。这一年来,我试着用微博记录些想法,发现这140的字限也有这个好处,逼着我先想清楚、少说废话,是不错的写作训练。

(十三)因为工作需要,常用英文写作。以前写不好时,总以英文不是母语找借口。后来逐渐认识到,这个借口不成立。文章不通顺,往往是因为思路不清楚。语法错误的问题很容易解决,找个人帮忙改改就好了。而思路不清则没人可以帮忙,因为没人知道我想说什么。要想文章写得好,先要把思路理清楚,中英文皆然。

(十四)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偶尔写写诗,狄拉克奇怪他怎么可以既做物理又写诗,并评论道:科学家写作,是要用人人能懂的平实语言,说清楚一个大家不明白的道理;而诗人正相反,用难懂的语言,讲一个大家早就明白的道理。狄拉克对诗人有点偏见,估计他没读过陶渊明和白居易。不过我承认,朦胧诗般隐约而含蓄的文字,确实是学者行文之大忌。

(十五)我刚开始给学术期刊投稿时,看到自己文章里明明说的是A,却被审稿人理解成了B,总是怒火中烧,气得想骂人。后来逐渐接受了这个事实:我的文章被误解了,永远是我的错,谁让我没写得更清楚呢?抱着这样的心态,我在行文时字斟句酌,时时替读者着想,争取把文章写清楚。现在被审稿人误解的时候还是有的,好在我不生气了。